- 时间:2019-01-09 15:41:02 来源:58gu.com 作者:
-
行业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在2018年实现了规模的扩张。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剔除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后的基金行业资产规模4.84万亿元,较2018年3季度末增长了4572亿元。较2017年底的4.48万亿元,全年增长3577.94亿元。
“虽然2018年权益类投资的行情不好,但公司对于规模增长还是有较高的期许。”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中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第一梯队的基金公司仍在努力扩张规模。
在行业整体规模增长的同时,有一批小型基金公司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局。
强者愈强
从全行业的数据来看,公募基金似乎仍在不断成长。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 2018年12月31日,共计13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主代码基金数量5147只,管理基金资产净值13万亿元,份额规模12.87万亿份。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以上数据里包含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如今的基金产品数量已经突破5000只,在部分基金公司继续走马圈地的同时,很多中小型基金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小,逐渐趋于边缘化。
从数据来看,基金业的“马太效应”明显。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剔除货币与短期理财基金规模之后,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公司已达16家,分别为易方达、博时、华夏、嘉实、南方、广发、中银、汇添富、招商、工银瑞信、富国、华南、建信、兴全、农银汇理、国泰。
与此同时,在131家拥有2018年数据的公募基金公司中,剔除货币基金与短期理财基金之后,有26家公司的公募规模不足10亿元。剔除成立不足三年的次新基金公司,英大、天治、国金、华润元大、红塔红土、先锋、中科沃土、新沃、华宸未来等公司的公募业务发展疲软,其中新沃与华宸未来规模分别为0.67亿元以及0.29亿元,公募业务名存实亡。而公募规模在20亿元以下的老牌公司,还有泰信、益民、江信等。
伴随着公募基金的机构化趋势,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需要克服更多困难。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险资颇为看重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而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便是硬指标之一。
“我们更应该关注能否为投资人创造价值,而不是基金公司能不能存活的问题,优胜劣汰才能让行业保持活力。”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上述基金业资深人士认为,目前有两类新基金公司发展较好,一类是有爹可拼,另外一类是能够汇聚人才。像“银行系”、“保险系”的基金公司,依赖强大的股东背景支持,往往后劲十足,而一些“个人系”的基金公司,因为其主要股东在资产管理行业积累了较多口碑,产品也不愁卖。
以“公转私”不久的陈光明为例。在发行公募产品之前,陈光明的睿远基金先行发行了专户产品。基金业协会官网的最新统计显示,睿远基金共发起设立18只专户产品,18只专户产品共计募集规模达到104.15亿元。睿远基金在发行公募之前,专户已经规模超过百亿,这自然离不开他在资产管理行业的沉淀。除了陈光明本人打造了东方红的出色品牌外,傅鹏博亦是行业内口碑极佳的明星基金经理。
实际上,“银行系”、“保险系”拥有渠道资源,而“个人系”拥有出色的个人品牌以及资管行业最为稀缺的权益投资能力。虽然是基金业新军,却有股东或个人多年的积累,算是“强者恒强”的延续。
从规模数据看,过去几年公募基金格局变化明显。譬如,截至2018年末,东方证券(8.53 -1.61%,诊股)资管以836亿元的规模位居第18位。事实上,东方证券资管拿到公募资格才几年时间。此外,兴业基金、国寿安保等公司,依托强大的股东背景,亦有所斩获。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