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1RSS2 加入收藏
股票 必读教材第一步:新手疑惑第二步:开户买股第三步:必要名词第四步:看盘基础第五步:股市常识第六步:炒股书籍第七步:视频学习终极操盘 知识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新闻

    从预存现金到互联网思维 回顾信用卡四十年来的发展之路

  • 时间:2018-09-03 22:42:28  来源:58gu.com  作者:
  •   第一张信用卡“80年代”正式发行,迄今已经四十年,从80年代起,信用卡就开启支付结算电子化之路。

      邓智雄还清晰记得申请第一张信用卡的细节。“上个世纪80年代,我交1000元保证金申请了一张金卡。当时最得意的是自己有很多机会去酒店、餐厅消费,掏出卡来刷卡消费是很有派头的。但是当时对信用卡的观念和现在不一样,对用欠银行的钱是不习惯的。”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信用卡发轫于改革最前线的广东,信用卡作为消费金融支付工具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开启了支付结算的非现金交易时代。1985年中国银行顺应改革开放需要,在国内率先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

      此后,在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的支付方式不断迭代更新。从代理信用卡业务、到中国产生第一张信用卡、再到移动支付,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信用卡更是借助金融科技、跨界合作,迎来爆发式增长,2017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7.9亿张。

      80年代信用卡需预存备用金

      中国第一张信用卡的诞生,源于中行员工一次去香港探亲的经历。1984年,当时的香港,在很多商场只要向商家出示一张信用卡就可以轻松购物。甚至不用去银行,通过在机器上操作就可以凭卡取出现金。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卡片分为金卡和普通卡两种,可以进行取现和刷卡消费,并允许透支。卡片仅限于珠海一地使用,发卡范围为珠海居民和在珠海搞内联的工作人员。试办一个月,珠海分行发展了22家特约商户,发行卡片454张。

      “‘中银卡’是一张用今天的眼光很难理解的卡种,它既像今天的借记卡,需要存款,又像今天的贷记卡,也能透支。我们还是习惯地把它当做了信用卡,后来被称作了‘准贷记卡’。”信用卡专家董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不允许贷款给个人,中国也没有个人征信记录,所以持卡人要先开立存款专户,存入足额备用金后才能使用。

      在珠海试发行“中银卡”后,198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出了全国第一张长城信用卡——长城卡,首先在北京地区试发行。这张信用卡以外汇券为结算货币,发卡对象主要是外国长期驻华机构及个人,三资企业及个人,国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短期来华外宾、港澳台同胞及国内机构或个人。

      除了要求先开立存款专户、存入足额备用金,信用卡的申请还有其他的门槛。   

  • 点赞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