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1RSS2 加入收藏
股票 必读教材第一步:新手疑惑第二步:开户买股第三步:必要名词第四步:看盘基础第五步:股市常识第六步:炒股书籍第七步:视频学习终极操盘 知识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新闻

    房企存货增长是什么意思?110家房企存货增长4300亿

  • 时间:2018-09-02 13:09:40  来源:58gu.com  作者:
  •   房企存货增长是怎么回事?

      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新的变化,房企存货持续增长,110家房企存货增长4300亿。此前房企响应国家号召,一直去库存,这一番长期操作带动了房地产市场销售业绩的增长。但是随着去库存进程接近尾声,部分城市库存不足了,多地纷纷出台调控措施。下面,一起来看看详细消息。

      根据Wind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末,110家A股上市房企的存货为4.7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300亿,增幅约为9%。其中,大中型房企的存货规模有明显提升。

      在城市层面,作为昔日去库存“重镇”的呼和浩特,近日发文强调“全面停止去库存调控措施”。长春也于8月29日发布通知,取消棚改项目货币化安置购房奖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棚改项目新建一定数量的回迁安置住房。这些措施均反映出部分城市库存不足的现状。

      经过两年的去库存进程,楼市整体库存规模出现大幅下降。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房企和地方政府都开始意识到这一变化。分析人士认为,补库存进程的开启,意味着一个新的市场周期开始酝酿。不同的是,在经过严厉调控之后,如今市场各方都已趋于冷静。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54428万平方米。不仅创下近48个月的新低,与最高点时(超过7亿平方米)相比,下降了近3成。

      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仅为26869万平方米。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认为,这一规模仅相当于2017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18.6%。“换句话说,按待售面积计算,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只有2.2个月。”

      欧阳捷说,就全国整体来看,商品住宅去库存策略需要调整并且正在调整为补库存了。

      在始于2015年末的这轮“去库存”中,棚改货币化安置也是重要手段。就在长春取消棚改货币化安置之前,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已经撰文指出这一问题。

      王玉玲的文章发表在《中国金融》上,文章称,“从H省79个市、县目前商品住房平均消化周期的情况看,已不存在去库存压力。2018年5月末,79个市、县中,平均消化周期低于12个月的城市有73个,高于12个月的只剩下6个,且几乎都在偏远山区。”她还建议,货币化安置作为本轮去库存的一种手段,其任务已基本终结,应考虑适时退出。

      房企是此轮去库存进程的最大受益者。2016年和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多数上市房企也实现了销售业绩的大幅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也有所提升。

      但一个相悖在于,在行业的库存规模下滑的同时,上市房企的存货规模却在增长。
      

  • 点赞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