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8-09-02 13:07:41 来源:58gu.com 作者: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若地方债风险权重调降能够实现,银行主动配置地方政府债的积极性将明显提升。值得关注的是,银行配置地方债积极性提高已初露端倪。近日,华创债券估算了各类机构持有地方债托管量的变化情况。综合来看,全国性银行7月持仓中,地方债托管量净增明显,余额环比增幅约为4%;从估算出的净融资规模上看,估计全国性银行持有的地方债7月净增额几乎为6月净增额的两倍,增持力度明显提高。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为了配合财政部72号文所提出的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监管层正在酝酿将地方债风险权重从20%调降至零。尽管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市场的关注度仍在持续“升温”。
那么,按照国际监管规则,将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权重调整为零是否具有可行性?调降地方债风险权重之后,商业银行对地方债的认购热情会否提高?地方债发行与认购的未来走势又会如何?
“可以预见的是,在政府加大债券发行支持、鼓励银行增持地方债券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债券有望改变上半年发行落后于计划进度的状况,迎来发行高峰。”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地方债发行与认购获推动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监管层多项政策密集出台,从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到8月1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强调,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再到8月20日财政部国库司发布《地方政府债券公开承销发行业务规程》要求,地方债承销商投标利率较相同期限国债前5日均值至少上浮40个基点。贯穿其中的政策意图清晰而明确——推动地方债发行与认购。
地方债风险权重或将调降的消息更是引发银行业内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若地方债风险权重降至零,则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风险权重相同,而其收益率普遍高于后者,因此,地方债或将成为银行之间抢夺的优质资产。
那么,监管层推动地方债发行与认购的政策意图何在?受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补基建短板”才是落脚点。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今年以来,随着监管层加大对隐性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力度,地方政府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变相方式举债受到抑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阻,加大了基建投资下滑压力,并成为今年投资放缓的主要原因。”李佩珈分析认为,从长期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仍是经济发展的短板,需要持续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因此,对地方政府融资在“关后门”“堵旁门”的同时,“开好前门”成为稳投资、补短板的重要内容。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