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8-09-02 13:05:15 来源:58gu.com 作者:
-
受影响,市场情绪整体较为悲观,依然很难判断何时会有确定性行情。当前掀起全民反思经济的热潮,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关于长期经济前景的思考。从资金、人才、制度和政策导向三个方面来看,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创新能力会越来越强,长期经济的前景仍然会很好,不必悲观!
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基金、新动力基金基金经理陈平
对A股市场及中报业绩的看法
市场风险偏好持续走低,短期市场仍将处于不确定性的状态,的影响仍然无法预期。
上市公司业绩方面,主板业绩增速预计会出现下行。创业板的业绩增速在一季度有显著反弹,二季度略微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反弹的趋势中。前期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除,创业板的内生成长性也逐渐显现。
从相对业绩来说,成长股的业绩增速与主板的业绩增速之差将逐渐扩大,成长股相对主板更占优势。
从相对估值来看,创业板的估值比上沪深300的估值大约在3.1倍左右,在历史上处于较低位置。
整体来看,当前的估值很低,但很难判断何时会有确定性行情。
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于发挥比较优势
受影响,市场情绪整体较为悲观。当前掀起全民反思经济的热潮,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关于长期国运的思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换成人均GDP或人均收入能否持续增长的问题,同时也可类比为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最原始的意义,说的是每个国家禀赋不同,所能达到的人均GDP上限也不同。市场经济有一个基本原理,在很多领域,发挥比较优势时会倾向于消灭比较优势。如果不能找到新的比较优势,将会面临瓶颈,这是对中等收入陷阱更泛化的解释。
而经济能否获得持续增长,与自身具备的比较优势密切相关。当经济体稳定并开始发展经济时,总能够找到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经济也会保持增长。当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后,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在于培养新的比较优势,这意味着要不断地投入研发、增强创新驱动力,在创新的过程中找到新的比较优势。
看好中国长期的经济前景
国家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最关键的有三个要点:资金、人才和制度及政策导向。分别来看:
资金方面,中国研发投入的金额很大,而且比例在持续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美国的一半,同时是日本的两倍。如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总会找到新的产业或是新的发展机会。
人才方面,当低成本劳动力红利不再时,可寄希望于高素质人口红利。我国每年约有400万本科生,以及大几十万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这些都是精尖人才的代表。除了内部的人才培养,中国也很重视人才回流,以“千人计划”为代表的人才政策成果非常显着。A股上市公司中,大概有13个左右的公司由“千人计划”专家创建,这些公司往往代表了各行业最先进的水平。
制度和政策导向方面,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会发现,改革开放是中国最成功的经验之一,通过开放,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与潜能。此外,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是驱动创新发展的。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股权市场,直接股权投资主导的市场同样是鼓励创新的。
从资金、人才、制度和政策导向三个方面来看,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创新能力会越来越强,长期经济的前景仍然会很好,不必悲观!
中国研发投入每+1%,人均GDP+约1万美元
如果考察国家的研发投入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会总结出三类经济体的特征:一是发达国家经济体,研发投入和人均GDP之间没有呈现出相关性。不加大研发投入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仍然能获得人均GDP的持续上升。二是失败的追赶经济体,研发投入比例比较低的国家,人均GDP无法提高,以阿根廷为典型。三是成功的追赶型经济体,通过不断地投研发,找到新的比较优势以及新的产业,让人均GDP实现不断的上升,代表国是中国和韩国。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