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8-08-24 03:00:46 来源:58gu.com 作者:
-
今年以来,IPO居高不下的否决率让不少企业选择了转道并购重组。记者梳理发现,年内有11个并购标的曾经寻求独立上市。IPO行不通就转向并购重组,寻求上市公司收购,似乎成为很多企业新选择。有投行人士也表示,投行股权融资业务方面的重心较去年发生明显变化,资源投入会更优先考虑并购重组业务。
严监管下此消彼长
“大发审委”上任后,IPO市场审核明显趋严。东方财富(12.66 -0.86%,诊股)Choice数据显示,年内共有138家企业上会,其中74家企业成功过会,IPO通过率为54%。而并购重组市场却是另一番光景,据统计,年内并购重组委共审核了71起重组申请,其中60起获通过,整体过会率约85%。
在这样的节奏下,部分在IPO受挫的企业迅速转向并购重组。据统计,今年以来,就有11家IPO失利的企业转向并购重组。其中有4家为今年新冲刺IPO失利的企业,几乎是前脚刚被否,后脚就宣布与上市公司“联姻”。
今年1月IPO被否的蓝信科技、龙利得、腾远钴业和奥赛康,在两三个月内就迅速开启了并购重组之旅。此外,南卫股份(20.27 -6.29%,诊股)拟收购的万高药业、德威新材(3.70 -0.80%,诊股)拟收购的和时利、四通新材(10.68 +1.33%,诊股)拟收购的立中股份、哈工智能(9.85 +3.47%,诊股)拟收购的瑞弗机电等,它们此前都曾有过独立的上市计划。
一位股权融资领域资深人士称,并购重组和IPO一直都是此消彼长。在2016年末,并购重组因产生各种乱象遭持续严监管,这时IPO节奏加快吸引了无数公司加入排队行列。现在IPO开始强监管,经历过秩序重建的并购市场又开始受到青睐。
一家中型投行的业务总监表示,以往对于企业而言,IPO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不过目前IPO不论是问询力度还是审核尺度,都更严格了。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审核的企业来说,寻求并购是更为明智的抉择。
上述业务总监称:“对于一些IPO不达标的公司,我们会与对方沟通寻求并购重组的可能性。业内有些投行的做法是提前进行两手准备,这样万一IPO走不通,可以迅速着手另一套方案。”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