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1RSS2 加入收藏
股票 必读教材第一步:新手疑惑第二步:开户买股第三步:必要名词第四步:看盘基础第五步:股市常识第六步:炒股书籍第七步:视频学习终极操盘 知识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新闻

    日本央行微调货币政策框架

  • 时间:2018-08-04 20:16:01  来源:58gu.com  作者:
  •   本周二,日本央行结束了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以7∶2票决定维持基准利率-0.1%不变,维持收益率曲线管理下的QQE政策(QQE with Yield Curve Control)的10年期收益率目标0%不变,维持每年80万亿日元的购债速度不变,“鸽”派立场符合市场此前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记者会上认可了长期利率可小幅度上升的想法。与此同时,该行下调了通胀预期,并对现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框架进行了一定微调。

      保持宽松

      在本次会议上,日本央行如市场此前预期一样,决定维持当前货币宽松的“鸽”派立场,维持基准利率-0.1%和10年期收益率控制目标0%不变,并表示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极低利率水平。日本央行一直是发达国家央行中货币政策执行最为宽松的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利率决议,日本央行委员会以7∶2通过决定维持现有货币政策,较上个月反对票仅增加一票。再考虑到明年消费税增加对日本商业景气的影响,此时谈及货币紧缩政策或许还为时过早。会后声明也罕见地指出“加强持续量化宽松的框架”,强调了日本央行维持当前货币宽松的决心。

      此外,日本央行在此次会议上下调了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日本央行预计,2018财年GDP增速可达1.5%,此前预期为1.6%;预计2019财年至2020财年GDP增速为0.8%。此后公布的数据显示了日本经济依旧疲软,其中6月份新屋开工率录得-7.068%,远远低于预期的-2.4%,虽然6月营建订单年率优于预期,但依然录得-6.5%的缩减。

      通胀预期也同时遭到了下调。日本央行将2018年、2019年、2020年CPI(剔除食品生鲜)同比预测值分别从1.3%、1.8%、1.8%下调至1.1%、1.5%、1.6%。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对日本央行此举已有充分预期,此前在4月份政策会议上,该行已经删除了达成通胀目标时间的预测,此次调低通胀预测,实际上是日本央行间接承认近年将无法达成2%的通胀目标。

      微调政策

      政策调整是此次日本央行政策会议的重点。在此次会议上,日本央行进行了谨慎的技术性微调,包括引入利率前瞻指引,允许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加灵活波动以及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购买从日经ETF向东证ETF倾斜。

      黑田东彦在记者会上表达了认可长期国债利率在0.2%左右范围内上升的想法。关于目前在国债市场诱导至0%左右的长期利率,央行事实上允许0.1%左右的上下变动。黑田东彦表示,此次修改政策后,“出现两倍左右变动的可能性被纳入考虑”。

      日本央行允许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加灵活,无疑是此次微调的关键内容。分析师认为,允许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双向波动,增强了日本央行收益率目标控制的灵活性,降低央行干预的成本。与此同时,市场上交易的国债收益率变动幅度加大还有望使此前减少的交易趋于活跃。地方银行等向企业和个人发放新贷款时的差额利润可能因此略有改善。但该行并未明示具体的波动范围,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央行可能需要对市场容忍度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此次微调是日本央行一次谨慎的初步试探,若有必要,该行的政策框架未来可能有更多调整。

      此外,日本央行对ETF购买比例也进行了调整。作为宽松政策的重要一环,日本央行自2010年开始购买ETF以来,截至2018年6月,其持有的ETF资产规模已经高达20万亿日元,占日本市场总市值(670万亿日元)的3%左右,占到追踪东证Topix、日经225以及JPX-日经400这三个指数ETF产品AUM的60%以上。

      随着日本央行的ETF持有规模越来越大,担心央行成为部分企业大股东等给股市带来负面影响的意见日益增多。据日经(Nikkei)的估算,日本央行通过购买ETF可能已经成为了超过1400只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因此,日本央行决定在此次会议上调整ETF购入比率,分散投资目标。将原来购买日经ETF指数的比例转为购买东证ETF。具体而言,在每年约6万亿日元的ETF购买中,东证ETF的购买规模将由2.7万亿上调至4.2万亿日元,而日经ETF相应由3万亿下调至1.5万亿日元。

      黑田东彦表示,政策调整强化了货币宽松的持续性。“我们采取了措施,因此我们可以继续实施强有力的货币宽松政策,因为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我认为,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继续实施我们的大规模刺激计划。”黑田东彦说。

      
  • 点赞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