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8-08-04 20:12:43 来源:58gu.com 作者:
-
前七个月共有8家并购标的曾有独立上市计划,其中4家则是新冲刺A股的企业,在2017-2018年间首发上市未果。
随着上半年IPO惨淡收场,一部分在IPO“碰壁”的企业迅速转道并购重组。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7月集中出现4家IPO企业宣布与上市公司“联姻”。
从全年情况来看,前七个月共有8家并购标的曾有独立上市计划,其中4家则是新冲刺A股的企业,在2017-2018年间首发上市未果。
有业内人士表示,IPO发审监管收紧的背景下,对于难以闯关IPO的企业而言,“被并购”是首选方式。
从记者整理监管问询方向来看,IPO企业转向并购案例中,三大事项成为监管层的关注方向,分别为IPO被否或撤材料的原因以及整改情况;负面因素对标的影响;历史沿革等。
IPO被否后急“嫁人”
7月10日东方新星(002755.SZ)宣布奥赛康借壳上市,让市场唏嘘不已。回忆起陈年旧事,标的早在2014年因老股转让问题而被暂缓发行IPO,A股冲关只差临门一脚。四年后公司寻求借壳方式再战。
这只是今年以来IPO企业计划通过并购重组曲线上市的案例之一。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七个月有8家并购标的曾经试图IPO。
其中有4家集中在7月披露并购方案,成为今年以来IPO转道并购重组的“小高潮”。除上述标的奥赛康曾有独立上市计划以外,还有南卫股份(603880.SH)拟收购的万高药业、四通新材(300428.SZ)的立中股份,以及加加食品(002650.SZ)“相中”的金枪鱼。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7月3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接下来会出现更多类似案例。“发审委审核标准更严格,整体来看去年至今过会率不高,上半年也有很多项目撤材料。这些被监管劝退或者被否的企业,有的会进一步规范再二次申报IPO,但有的可能着急上市,只能选择被并购。考虑到重组有谈判和操作的周期,估计下半年IPO标的转向并购的案例会趋多。”
有2家IPO企业显然是“等不及”了。
立中股份在今年1月步入IPO的最后审核环节——发审会,然而冲刺A股道路并不顺利,遭遇“被否”。
再次出现其身影已经是半年后。7月11日四通新材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发行股份购买立中股份的大股东天津企管100%的股权,以及购买其他股东持有立中股份的4.52%股权;交易若能顺利完成,四通新材将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有立中股份100.00%的股权。此外,还将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