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8-08-01 12:23:24 来源:58gu.com 作者:
-
近期,电影《我不是药神》突然让大众的目光投向了新药研发,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再加上生物科技公司们争相赴港上市,一时间,新药研发成为离大众“很近”的事物。
而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维亚生物”)申请赴港上市,则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不常见”的新药研发模式。
服务换股权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开发新药是一个艰巨、漫长及昂贵的过程。药物开发活动包括1-2年的早期研发,2-4年的临床前、6-7年的临床试验,以及0.5-10年包括食品药物管理局审查在内的供应链有关工作。
上述药物开发的过程平均需要10年时间,且需要花费超过1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此外,自药物发现开发新药获得FDA批准的成功率极低,甚至低于0.01%。
有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表示,从全球医药行业来讲,平均一个产品的研发确实要达到数十亿美元,并非小数目。来自研制开发制药协会(RDPAC)的数据显示,研发一种药物的时间需要10年到15年,而10种投入市场的药物中只有2种取得的收入与研发成本相当或超过研发成本。
而维亚生物主要是专注于药物的早期研发这一块,即1-2年的第一阶段,其拥有SBDD平台(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FBDD平台(基于片段的药物研发)、ASMS筛选平台及膜蛋白靶向药物研发平台四个方面的核心技术。
也就是说,虽然是进行新药研发,但维亚生物的模式与大众日常想到的不一样。
维亚生物主要采取CFS(服务换现金)和EFS(服务换股权)两种模式,对传统客户均采用CFS模式。EFS模式的目标客户是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公司通过提供药物发现服务或孵化服务换取客户的股权。
简单来说,一个客户需要研发新药,委托给维亚生物在某个方向上或靶向上寻找合适的化合物,进行第一步的早期研发,维亚生物提供研发服务,取得初步成果后,收取现金或客户的股权作为报酬。
数据显示,维亚生物2015年-2017年CFS模式产生的收入分别为6990.4万元、8145.7万元、12145.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81%,EFS模式产生的收入分别为7356.1万元、9649.2万元、14824.5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96%。
由此可知,报告期内,维亚生物的第一大业务为EFS模式。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