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5-07-11 21:52:00 来源: 作者:
-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因融资破线及股价下跌等原因发布停牌公告的现象,已被交易所密切关注。从监管层的表态似乎能够管窥,对上市公司“停牌护盘”的思路并不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因融资破线及股价下跌等原因发布停牌公告的现象,已被交易所密切关注。从监管层的表态似乎能够管窥,对上市公司“停牌护盘”的思路并不支持。
“交易所目前的态度是,如果不是因为重大事项停牌的,希望尽量在短时间之内复牌。”上海一位准保代告诉记者:“如果事后查出信披存在问题或者停牌原因不实,可能会被处罚。”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监管层的严查之下,部分公司大股东正在急寻场外资金对此前的融资债权进行“续贷”。“我们正在寻找能接停牌股的质押融资,现在客户需要一笔钱,把之前的贷款续上。”福建一家上市券商高级融资经理白田(化名)透露,“但这种业务金融机构通常不愿意做,只能找一些私募资金接盘,但短期拆借也比较高,市场下跌已经使一些公司的资金成本上升了。”
而与此同时,开展质押融资业务的相关机构的风险也正在悄然抬升。
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有不少于300家金融机构、法人或自然人在上证4000点(4月10日至7月2日)以上以质权人身份开展过质押融资业务,其中业务规模排名前30只的机构分别为19家券商、7家商业银行、2家信托公司和2家基金子公司。
其中,海通、中信、广发、国信以及华泰五家券商在这一区间开展的质押融资业务最多,其所开展项目的质押参考市值均超过300亿元,若以50%的足值率测算,其所涉及的融出资金敞口分别为254.39亿元、218.95亿元、206.37亿元、157.86亿元和150.11亿元。
而按50%的足值率测算,在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民生银行(600016)三家机构的累计质押融资敞口排名靠前,分别达86.13亿元、82.91亿元和53.04亿元。
(责任编辑:DF099)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