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5-07-11 04:27:00 来源: 作者:
-
在A股这轮暴跌之中,除了嗅觉灵敏的PE大佬等资本“大鳄”以外,牛散亦现身到了抄底行列。
在A股这轮暴跌之中,除了嗅觉灵敏的PE大佬等资本“大鳄”以外,牛散亦现身到了抄底行列。
7月10日,荣华实业 (600311.SH)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2015年4月15日至2015年7月3日,张正委通过上交所集中交易方式,合计买入3352.9426万股,占荣华实业总股本的5.037%。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外部资金趁机抄底之外,就在证监会7月8日发布上市公司增持新规之前,已有不少上市公司高管自发组织起来积极自救。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7月1日至7月8日以来的6个交易日里,仅上市公司高管以个人名义在二级市场的增持金额合计已近18亿元。
中科系精准抄底浮盈近亿
二级市场上,自朗科科技 (300042.SZ)7月8日率先披露中科系旗下中科汇通(深圳)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中科汇通)举牌以来,先后已有6家公司相继发布了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背后直指中科系。迄今,中科系累计已砸下4.6亿元抄底。
近几个交易日以来,A股市场亦上演了一幕报复性反弹,连续两个交易日千股涨停。可以说,在中科系精准抄底背后,其投资浮盈亦十分丰厚。截至7月10日收盘,不包括尚未复牌的天晟新材在内,中科系浮盈已近亿元,达9296.69万元。
同样,另一资本“大鳄”刘益谦旗下国华人寿抄底回报亦十分惊人。7月7日一天,国华人寿大举增持有研新材 (600206.SH)5762.6384万股。按其9.55元/股的成交价计算,国华人寿此次增持耗资约5.5亿元。
截至7月10日,有研新材股价大幅上涨至14.04元。此次举牌后,国华人寿已实现浮盈高达25874.25万元。
此外,国华人寿还以21.09元的平均增持价格买入国农科技 (000004.SZ)419.89万股,共花费8855.48万元。短短两个交易日下来,其已实现浮盈2431.16万元。
员工持股计划主动出击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在面对自家公司股票非理性下跌时,亦采取了主动出击集体增持公司股票自救的举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在证监会增持新规发布前,截至7月1日至8日,沪深两市累计已有13家上市公司在股市暴跌其间加快完成了员工持股计划,涉及金额达13.4亿元。
从增持绝对额来看,欣龙控股 (000955.SZ)、益佰制药 (600594.SH)、利亚德 (300296.SZ)、合兴包装 (002228.SZ)等4家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均已实施完毕,增持金额分别达27000万元、26790万元、18000万元、12000万元。
7月8日,欣龙控股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进展公告称,公司股东大会同意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设立后委托财达证券管理,全额认购财达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财达欣龙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的次级份额,并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及股东低价转让等法律法规许可的方式取得并持有公司股票。
自2015年6月8日起至2015年7月7日止,“财达欣龙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已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2691.9800万股,购买均价6.59元/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5%。
不过,截至7月8日停牌前,公司股价报收5.25元,上述计划暂时已出现浮亏,浮亏超过两成。
对此,信达证券分析师胡申表示,进入7月以来,新增员工持股计划数量快速增加,向外界表明了上市公司意图稳定市场情绪、建立信心的愿望。仅七月份前四天就有10家上市公司公告开展员工持股计划,甚至包括九州药业(603456.SH)等前期宣布失败的标的。此举是在当前市场非理性状态下上市公司在向市场传达信心的一种手段。
“此外,由于前期股价相对处于高位,再加上二级市场购买模式多数为配资购买,所以上市公司购买相对较为谨慎,而目前二级市场的非理性下跌,正好为该模式提供了买入机会,我们统计数据显示,仅7月份前4天完成购买的标的达到12家。”胡申称。
截至7月8日,在已实施完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中,购买金额超过5000万元(含)以上的公司还包括广联达 (002410.SZ)、永贵电器 (300351.SZ)、飞马国际 (002210.SZ)、中际装备 (300308.SZ)、安利股份 (300218.SZ)、卫星石化 (002648.SZ)等6家公司,其购买金额分别为9437.00万元、8860.00万元、6000.00万元、6000.00万元、5850.00万元、5000.00万元。
(责任编辑:DF099)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