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1RSS2 加入收藏
股票 必读教材第一步:新手疑惑第二步:开户买股第三步:必要名词第四步:看盘基础第五步:股市常识第六步:炒股书籍第七步:视频学习终极操盘 知识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知识 > 炒股技巧

    如何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 时间:2015-07-14 17:48:20  来源:58gu.com  作者:58GU.com小编
  • 我相信很少有人进入股市只是想通过股息和分红来赚钱,很难想象一个普通交易者为了一些分红而持有一支令他资本不断缩水的股票。行情波动可以带来的潜在收益远比分红要多,所以大部分交易者是通过投机股票价格涨跌来获得收益的。现在请回答我的问题:你是希望能够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靠赌博式交易博取巨大利润,还是想通过有计划有策略的交易,得到相对较小,但却把握较大的利润呢?股民似乎都有一个习惯,无论资金量多少,大家总是在谈论自己的成功交易,对于损失却只字不提。包括很多专业人士,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如何通过文字游戏掩盖自己的错误并夸大收益。很多人入市也是由于听到了对赢利的吹嘘,误以为股市是可以轻松获利的地方而没有看到风险。人市后,当市场对你不利时.你会希望糟糕只是暂时,后面很快会好起来。事实上,如果你明智地、适时地退出,你本不会被套那么多。当市场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时。你又害怕利润随时会被拿走,于是快速了结,导致你过早离场,使成功的交易提前结束,赚不到应得的收益。经常有人增持不断令其亏损的个股来摊低成本,这种摊低成本的行为被很多人说成是在效仿大型机构的交易策略,以越跌越买的方式建仓。有些人经常拿出这种交易方式的成功案例。当然,这种策略失败时有人会告诉你:你要在接近底部的时候越跌越买。关键是如何知道哪里是真正的底部呢?很多时候是在看起来跌了不少之后就不断买进.最后被套。在沮丧之余令你依然坚守这种买入方式的唯一理由就是“股市不会只跌不涨”,多数时候是短线变中线,中线变长线。很多人干脆对自己账户置之不理,直到解套为止。我想这种交易策略并不适合于绝大多数交易者。记得汉密尔顿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小交易商有一种错觉,他会认为他应该按照自己计划的数量部分买进自己想买的股票,然后这只股票每下跌一点再增加自己的持有量,直到完成他认为自己能够承受的数量为止。可是,为什么不全按照最后一次的低价格买进这只股票呢?如果他打算按照每次20股的计划买进100股,并且期望股市下跌5点,那么实际上这同他自己最初决定交易时做出的假设相矛盾。他没有全面考虑过这种情况。如果股票能够下跌5个百分点,那么这次买进行为就没有他设想的那么令人满意。当然,像这样的大操盘手的确惯用这种方法来买进股票,但是他们不是在保证金的基础上进行交易,除非他们通过自己的银行来筹措股票资金,而且他们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买进股票。对于那种想在华尔街上检验自己判断力的小投机商来说,这简直是遥不可及的事。自己本身就能增加他买进的股票的价值。他知道自己无法在多头市场期间全部得到他所期望的股票,但是他会在一次空头走势波动期间,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从而进入这家公司的董事会。在这里我想说明一个重要问题。每一个生意人进货一定是选择出手最快的商品,而对于那些卖不出去导致积压的货物会考虑降价甩卖收回资金。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很多交易者的行为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捂着亏损的股票不放,在心中设定一个可能很久都无法到达的卖出价位,与此同时,却在草草地卖出使他不断获利的股票。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亏损的股票周旋,这就好像一个生意人总是在进一些自己难以脱手的货,仓库里总是积压满满,那么他赢利当然很困难。现在我有一个最简单的建议:要在上涨的市场里买进。要确保价格是向着有利于你的方向运动,买入不断攀升的股票。在上行过程中的所有买入都是正确的,只有最后一次,也就是由涨转跌的那一次买进是错误的。相反地,如果在股市中,抄底大部分时间都是错误的,只有最后由跌转涨的交易是正确的。很显然,成功的概率前者高于后者。价格不断上涨的股票自然就是买方热情高涨的股票,是供应不求的股票,与这样的枪手货为伴,成功的概率自然高过与那些无人问津的个股为伴。对于我上面的建议很多人还是会存在异议,因为就算是上涨的市场里也会有很多的次级调整,使人误认为是上涨终止、转为下跌。对于这些问题会在下面展开讨论。page 很多人一旦在股市拥有账户就要不停地交易,手中没有股票就会心痒难耐。不停地抢进抢出,企图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不放过每一次细小的波动,每一把都想参与,每一把投注都想赢,这完全像是一个赌徒。他总是后悔没有买进之前感觉有可能获利的股票,后悔没有在一轮下跌前了结赢利的头寸,大部分时间都在懊恼与寝食不安中度过。这种表现。正应了有句老话叫做“利令智昏”。当然这些人会有很多理由,他们认为既然开了账户,钱打入给券商当然就要不停交易,否则还不如去储蓄。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引用道氏理论莫基者查尔斯·亨利的一段话:如果一个人无论其资本是多是少,他始终能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股票交易,希望自己的资金回报是每年百分之十二而不是每星期百分之五十,那么从长远来看,他有把握的交易就会好得多。每个人在自己的交易过程中都明白这一点,但是他们会认为,在进行股票交易时应该使用截然不同的方法才是。总而言之,在投机行业里无视市场大的波动,并不断从事交易是比较危险的。大多数人在股市中都有“恐高症”,尤其是由跌转涨的初期。更是担心利润回吐而变得“恐高”,出现涨停后更是持股难安,望而却步。治愈这一症状方法有两个,要么是价格重新跌回来.要么是一路上涨令其确定自己恐高严重错误而大胆买入。真正的牛市更多时候是快速上涨,所以很多人在一波上行中,主升行情是一个治愈“恐高症”的阶段,等绝大部分人的恐高症也基本都治好了,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赔钱时持股观望,等到股市总算遂了心愿,就急于脱手,股市继续上涨又会使其后悔不迭。很多人打心眼里就不喜欢认赔,在其他行业里有些成就的人表现更为突出,他们无法接受失败。尤其是一些刚刚入市的交易者,假如他在一开始有过几次正确的判断,这会令其误认为自己独具进股市赚钱的才能,随着他的信心过分膨胀,很快地就会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买单。事实总是与预期背道而驰,所以经常有人发牢骚抱怨股市下跌让他输了钱,埋怨国家政策,埋怨看不到摸不着的庄家。股市是一个博弈市场,有人赢钱就一定有人输钱。每一个人入市都想赢,但是如果让每一个人都赚钱,这些钱又从哪里来呢,所以最终总要有人出高价买单。这就好比下棋,会下的永远能赢不会下的。有人总是说自己本来能赢多少多少钱,结果卖早了,这是因为他看不清到底是一次短暂调整还是将要连续下跌。有人总是说自己要是卖了的话就能赢很多钱了,可惜当时没卖,那是因为他把下跌当作了短期调整。你能看懂多少就可以赢取多少,这个市场很公平。对失败的交易不予总结,总是在埋怨别人,这样的人分析水平自然不会提高,被淘汰也是迟早的事。最好不要三心二意,到处撒网,迟早会把自己的全部财力固定在账户上,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你无法对很多股票都做到了如指掌。不少老手总是谈到股性,长期关注少数股票就会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对一只股票的研究越深入风险就会越小。这就好比行军打仗讲究地利,在陌生的环境中作战失败的概率肯定高于在一个对你来说很熟悉的战场。当你打算买入几只股票时,尽量不要买人处于同一行业的股票,因为一旦行业受到利空打击,往往会整体下滑。把交易额度控制在与自己的资本相匹配的水平上,这样在赔本后还完全有能力止损,并把握下面的交易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心态平和,而不需要承受已经没有任何操作余地所带来的压力。有很多人根据消息炒股,而事实上那些广为人知的消息与新闻已经不再是影响市场的因素了。人们相信只有得到内幕消息才能在股市上赚钱,我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这就像是一场桥牌比赛,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看到别人的牌(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又有谁会把手上的牌给对手看呢?不要幻想圈内人士会如实地告诉人们他正在买进,也不要幻想他能在股价接近顶部的时候告诉你他要出货了。原因很简单,胜价涨得足够高了,圈内人士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把股票卖给别人来兑现利润,没有人会傻到告诉旁人来与他争夺买盘,增加竞争对手。除非他愿意把自己套在山顶上,将钱输得一干二净。page 大部分时间报刊媒体透露出的都是知情者希望公众知道的信息,而多数时候这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知道的信息。当价格跌得足够多到了该买进的时候,媒体会告诉你还要再创新低。而当他们大肆谈论配股分红,公司业绩大增,市场繁荣之际,你的耳边充斥着某某大赚特赚的事迹,这时多半是股票接近顶部或是阶段顶部,你受到蛊惑进场买到的多半不是宝贝而是破烂。舆沦的工作不是帮你赚钱,而是服务于付钱请其宣传的人,对于市场,大部分时间他们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股票从来没有根据实有价值交易,而是按照人们认可的价值交易。价格是由已经进入市场者和准备进人市场者的预期决定的。所有人来到市场都是在应用他所知道的一切来预测价格的未来走势,目的都一样,即希望自己的股票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交易者。可以说资金量越大,这个问题就越严重,他们需要考虑的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他们所囤积的货经过一段时间后,是否还能吸引其他交易者愿意出比当初高不少的价格来购买。正是由于这个问题,每一个参与到市场中的人都在不断的挖掘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可以说股市的交易并不是基于人所共知的现有状况,而是基于专业人士或者说是诸多独享便利条件的特殊人士对未来的预期。这就导致了市场总是提前贴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繁荣或萧条。人们根据不同的预期来指导交易,这推动了价格变化,与其说是市场预期了繁荣与萧条,倒不如说是由于市场交易促成了人们预期中的繁荣与萧条成为了现实。市场告诉我们的不是今天的商业状况,而是将要发生的商业发展进程。大部分交易者都是仅仅盯着价格变动来确定自己是赚了还是赔了,很多人买人的理由往往是因为目前的价格看起来比之前的最高点低了不少,价格看起来会涨。而卖出多半是由于价格看起来还会继续下跌,不知道会跌到哪里去,这使他看不到希望,由于过分悲观所以卖光了持有的股票。太部分人在获得了一些收益后就会过分乐观,在顶部无视风险,过度交易。而到了真正的底部却总是担心行情仅仅县花一现,而又不敢足量买进或是没有勇气持股。很多交易者做出判断只是来自于我们本性的偏好,根本不是冷静客观地思考,多是受恐慌与期望的左右。出现亏损就希望能够打平离场,获得了收益又担心未变现利润回吐,同时又向往着更多的收益。进入市场的人普遍只关注本金与未变现利润的安危,人们的本性与思维方式没有什么差异,所以同样的事件会产生同样的情感反应,从而产生同样的市场活动,交易者对市场波动的反应会被市场中的其他参与者放大,我们称之为“情绪放大镜”。当人们满怀希望充满乐观时会走向一个极端,而在感到恐惧时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导致市场呈现出潮汐般的起落。社会上的流行理念等等都在不断变迁,而人性却变动极少,市场中总有一些情况在不断的重复。市场中有众多的个体交易者,每一个人都有两种选择,要么偏多要么偏空。每一个账户都代表着一个个体,而个体的想法我们无从得知。每一个交易者针对市场都持有各不相同的观点,很多偏好彼此抵消,剩下来的将推动股价上下运行。这就好像竞选投票,要么投给空头要么投给多头,最终多出来的票有着决定意义。我们把这种经过多空近身肉搏后胜出一方所表现出的最终偏向称为“群体偏向性”,这是市场最终表现出的一种偏向性。把参与到市场中来的所有人看做一个整体,人们称其为“市场先生”。“市场先生”经常会犹豫不定,价格波动呈现为横向摆动。而一旦它下定决心,市场就会朝着一个方向快速运动一段时间。可以说“市场先生”就是群体偏向性的最佳比喻。市场中的每一个人通过买卖行为来表示自己的偏向,买方与卖方不断撮合交易.价格也在不停的上下摆动,价格波动就是供需关系曲线的交叉点,它的每一次变动都表现出一种群体偏向。总而言之,市场中有着各种类型和程度的买家与卖家,市场波动代表了这许多类型的买家与卖家结合起来的希望与恐惧。价格包含了潜在供给与潜在需求的所有信息。page 我们的探测工作酋先需要基于客观的东西,如果用来分析的依据本身就是不确定因素,譬如一些小道消息或者传言什么的,这很容易使我们坠入迷途。价格与成交量是市场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最为客观的东西。可以说无论是一般公众还是业内人士都无法隐藏或伪造买卖数量,成交的每一股在市场中都有记录。在股市中,无论根据什么进行交易,人们的最终行为方式只能是买入和卖出,所以所有参与者与潜在参与者对市场的态度和预期全部反映在一件事物上,并且只能反映在一件事物上——“价格”。价格波动反映了参与市场中来的所有交易者的综合活动,每日的价格波动体现了所有已知的事情和人们预见的事情。即使是无法预见的突发事件,诸如地震战争之类,它们可能造成的后果也会被快速评估并反映到市场波动之中。打开行情软件,记录价格波动的往往是K线图表。在对K线图的分析过程中,我们排除了交易大厅中的热闹与喧杂,排除了评级机构的强烈推荐,排除了公司业绩大幅飙升,外盘商品价格与股市大涨等令人兴奋的因素,排除了市场上诸多迷人的谣传。不管参与者的身份如何,大到银行家、企业家,小到每次只能交易100股的人。不管交易者是短线投机客还是要持有几年的投资家。也不管交易者是通过小道消息,江恩理论波浪理论,基础分析,还是占卜星象来作为交易依据。总之,正是这许多的谣言,还有诸多的分析报告的影响之下,人们买进和出售他们的股票,正是由于他们的交易活动建立起了我们的图表。我们只把交易者分为多头或者空头,不会对他们行为的原因感兴趣,只关注多空双方对市场影响的最终结果。这一结果表现为一种市场参与者的群体性偏向,要么偏空,要么偏多,或者是犹豫不定,表现在价格波动中就是上涨、下跌或者横向摆动。每一次犹豫不定都是多空双方激烈争夺的最真实体现,每一次犹豫不定后,最终都会有一方屈服于另一方,从而产生一次快速的波动。长期的犹豫摆动会换来长期的快速运动,短期的犹豫过后往往是短暂的脉冲。因为越长期的争斗会对最终失败的一方造成越大的耗竭,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胜利的一方从而导致新生趋势更为强劲。很多人对枯燥的图表研究毫无兴趣,认为图表分析没有用,认为市场是不可判断的。回顾近年多来在博客和一些公开文章中对大盘指数的判断,可以很好地回击随机漫步理论。下图把我对指数的一些重要判断列在了沪指K线图上。下图是一些我在指数较大波动前做出的判断,把握住了重要的低点与高点。这些分析在很多人看来,认为很难做到,或者说只是一连串的巧合,但当你慢慢发现这些很正常的波动的时候,这就好像医生可以通过一些化验数据来发现我们身体上哪个部位出现了病变。只要掌握了一些必要的知识,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行家。你会发现,这些规律应用于个股走势中同样奏效。


  • 点赞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