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1RSS2 加入收藏
股票 必读教材第一步:新手疑惑第二步:开户买股第三步:必要名词第四步:看盘基础第五步:股市常识第六步:炒股书籍第七步:视频学习终极操盘 知识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知识 >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判断主力持仓成本的两种办法

  • 时间:2015-07-14 17:14:51  来源:58gu.com  作者:58GU.com小编
  • 我们说散户炒股,最主要的就是要站好队,所谓的站队其实就是看好主力,跟着主力走。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主力的底细,特别是它的持仓成本。掌握了主力的成本,就等于把握了主力的命脉。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出主力的持仓成本呢?有资深的炒股高手为我们解答。

      一、从操盘软件中直接获取
      现在的股票软件内容正在不断的丰富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券商提供的实盘操作系统中查到。
      首先,我们可以从“股东户数”及“人均持筹”数据的变化整体上判断机构动向以及个股筹码的变动趋势。股东人数的多少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考:一般情况下,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股东人数越多,则表明筹码趋于分散,盘中缺乏主力关照。
      其次,预测机构介入成本。由于公布报表的时间和股东人数的统计时间有一段时间差,所以我们要预测机构介入的成本,这样才能心中有数。如果目前的股价比三季度的平均成本还低,说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涨幅不大且成交量平平,说明主力短期并没有出局;如果涨幅较大了,再看近期的量能变化情况再作研判。
      举个例子,新北洋(002376)季报显示,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全部为基金公司,占流通股35.73%.除一家基金公司持股数未变之外,新进三家,其余六家全部加仓,其中中银基金旗下的一只基金以所持257.9万股位列第一位。并且在第三季度期间,主力建仓的加权均价为39.38元,区间换手率为243%,而三季度报公布的时间是2010年10月22日,以22日的开盘价41.8元来计算,也仅仅上涨6.14%,涨幅不大,且期间成交量不温不火,说明机构短期并没有出局。若再结合二季度进驻的机构来估算成本,在目前的价位上,部分机构也可能被套。因此,根据推算结果,我们可以在当前价位或逢低大胆介入,因为主力的建仓成本就在附近。
      不过我们要注意到的是:股东数的多少,并不是判断主力的唯一因素,所以还要结合其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注意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相结合。比如主力机构有可能期末采用突击重仓或分仓的方法来达到迷惑中小投资者的目的等。特别是那些典型的庄股,即使股东人数再减少我们也应该岿然不动。
      二、根据均线来推断
      均线在判断股票价格走向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均线来判断主力的持仓成本也一样准确。
      一般而言,中短线主力建仓时间大约需要4-12周,平均约8-10周。从周page 股票K线图上看,我们可以估算8-10周均价线是主力的成本区域(虽有一定误差,但不会偏差10%,所以谨慎起见,我们取10周线作为主力建仓成本)。作为主力,其操盘的个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数为100%甚至更多。一般地,一只股票从一波行情的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升幅若为150%,则主力的正常利润是100%-120%左右。这是因为,主力要想在市场中获利,也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固定不变的,也是主力在“坐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建仓成本。亦即主力的建仓成本大约需要付出20%-40%的利润空间。主力的建仓成本算出来以后,再在这个价位上乘以150%,即为主力将来拉升的最低目标位。
      举例说明:精功科技(002006),自7月初开始底部明显放量,有主力资金介入迹象。两个月的时间换手率达300%之多,涨幅达41.71%,加权均价为13.42元(10周线的平均成本也在13.4元左右),可以说,两个月的震荡盘整,为主力的吸货建仓期。这期间,主力的建仓成本大约消耗了20%-40%的利润。而行情启动之后,从启动价14.2元开始一路上扬,利润高达100%之多,而建仓期的最低价11.41元至最高价29.67元,振幅高达160%。
      测算出主力的成本之后,也就摸清了主力的底细,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惧怕主力的“洗盘”、“挖坑”等操盘伎俩。只要目前价位没有大幅上涨,不管道路多么曲折,股价迟早都会到达测算的价位,因为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绝不会亏损离场。而主力资金量大,进出两难,有时系统性风险来临时,想出也出不去,这是主力永远的心病。
      通过以上的解答,相信各位投资者都能对主力的持仓成本进行计算,然后以此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若目前股价低于主力成本,投资者可大胆重仓介入;若目前股价只能让主力微薄获利,投资者可积极逢低参与;若股价已使主力获利丰厚,则投资者应及时出局,或以观望为主。
  • 点赞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