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5-07-07 16:32:03 来源:58gu.com 作者:58GU.com小编
-
题材板块
题材板块的划分标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 其他板块的划分标准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从狭义上讲特指由于某一突发事件或特有现象而使部分个股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例如资产重组板块 灾后重建板块 反倾销板块等市场要炒作就必须以各种题材做支撑这已成了市场的规律 从 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创立至今 随着行情的演变 各种题材层出不穷市场热点纷纭变幻 令股民朋友应接不暇
根据有关市场人士的分析 常被利用的炒作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类 :
1 经营业绩好转
2 改善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政府实行政策倾斜
3 将要或正在合资合作 股权转让出现控股或收购等重大资产重组
4 增资配股或送股分红方案诱人公司庞大的土地资产升值其他
对待题材板块应本着“宁可错过 不可做错”的态度认真分析各种题材板块的市场空间 有些是具有实际意义能成为市场长久的热点 如资产重组板块 有些确是一时炒作有些甚至是庄家刻意营造气氛掩护出货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要想迅速鉴别题材的市场意义很困难 在难以把握其实质之前最好还是观望为好 毕竟 只要股市存在 题材就还会出现 轻举妄动 盲目追逐往往会掉入市场陷阱 等到真的掉了进去炒股的日子可就难了
区域板块
区域板块是以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区域进行区分并将处于同区域的上市公司进行归总的板块 例如福建板块, 深圳本地股板块, 上海浦东板块, 三峡板块等
区域板块的形成 是由于各地区经济经发展状况的不一样政府部门对上市公司的态度及具体政策有差别以及有时市场主力刻意营造等原因因此 在一定时期某一地区上市公司的走势会显示出很强的联动性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在 1996 年的大行情中深沪两市地方政府对本地上市公司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深沪两市的本地股板块联动效应十分明显这两个区域板块受到市场的多方追捧 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 像少数民族地区板块 福建板块等区域板块也时常受到投资者关注 因此投资者应适当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 特别是区域经济政策明显的新变化从中把握市场热点
业绩板块
业绩板块是以业绩的高低作为划分的标准 例如绩优股板块 垃圾股板块 ST 板块等 以业绩划分块板是非常重要的划分方法无论怎样的市场热点 最终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上推崇业绩是市场理性投资的出发点 业绩不断增长的个股理应受到追捧这是选股的基本思路 因此 投资者应尽量购买绩优板块的股票以确保投资风险小 收益大
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应注意以下两点:1 对绩优股的看法应有一个动态的观念 在 1998 年的操作中 很多中小投资者秉承了前两年的追捧长虹海尔之类老牌绩优股的习惯 大多还是在此类股票上作长线投资 可一年下来竟被深度套牢 究其原因 主要是没有动态看待老牌绩优股情况的变化经过一轮大行情的炒作 像长虹海尔之类的个股市盈率大多已经偏高投资价值已大打折扣 由于家电等成熟行业竞争的加剧这些行业上市公司已很难保持快速的增长业绩能维持现状或跟上股本扩张的速度已属不易无法通过业绩的提升来降低市盈率 在这种背景下再以静态的绩优观念追捧此类股票 套牢其中 在所难免
2 应辩证地看待绩差股 尤其是 ST 板块的股票 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绩差股是有如谈虎色变 惟恐避之不及这大可不必 1998 年盈利丰厚的个股很多来自绩差股“绩差股 资产重组绩优股”这一炒作理念已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投资者对待绩差股的观念不能太绝对化应尽可能选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绩差股认真鉴别是否进行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在避免碰上像琼民源之类“停牌概念股”的同时也努力挖掘一些有潜力的重组股
行业板块
行业板块以行业作为标准进行归总的板块 例如房地产板块 建材板块高科技板块 农业板块 商业板块等 不同时期行业发展的状况会有所不同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会有所调整二级市场在不同阶段也相应形成不同的行业板块热点
例如在 1996 至 1997 年的大牛市中由于家电行业同期在国内市场上的迅速发展国内的家电品牌成功地从外国品牌中夺回了市场优势地位 相应地家电类个股就成为了当时市场追捧的热点 像长虹 海尔格力等个股都涨幅惊人
而到了 1998 年下半年随着手机等通信类产品在国内销售的成倍增长二级市场上通信类的上市公司就成为市场的热点特别是 1998 年 10月底 伴随着大唐电信的上市更掀起了一波以通信类个股为首的行情
由此可见 行业板块随着行业状况变化而经常性地转化投资者要把握行业板块转变的规律及节奏就必须时常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各行业发展的动态对一个经济发展时期的行业发展重点与发展规律具有相当的敏感长期保持行业发展的热点跟踪
板块分析
板块分析是依据股票二级市场情况的变化对众多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股进行归总 分析其共同的特点并探讨成为近期市场热点的可能性从而确定是否进行投资
在同一个板块之间 由于个股具有相同的某一方面它们的市场表现往往会具有很大的联动性 股价走势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股民们可以根据一种股价的走势来推测同一板块其它股价的走势市场分析人士常常依据不同的板块来分析市场热点投资者也通常运用不同的板块来确定投资对象 在 1999 年的春夏之交的这一波行情中网络概念板块 高科技板块领涨大盘成为此次行情的热点 很多投资者大胆投资收获颇为丰厚板块分析对于投资者及时把握市场热点具有实用价值在不同的行情波段中介入代表市场主流的强势板块对于二级市场获利具有重要意义但市场在同一阶段讨论的板块往往很多某一板块能否成为市场热点有待具体分析 而且强势板块中的个股在行情启动初期往往联动性较好但最后成为“黑马”的却只有少数 因此 投资者在认清主流板块的同时个股的选择就更为关键
由于对市场热点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分析角度也各有差异 因此 市场上的板块也非常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需要选择或发现具有投资价值的板块
高价股中价股与低价股板块
这是以个股的二级市场价格水平作标准而形成的板块 以 1998年的二级市场状况为例 市场一般把股价在 20 元以上的个股称为高价股股价在 10 — 20 元之间的个股称为中价股 股价在 10 元以下的个股称为低价股 股价水平的高低很多时候代表着个股从此上涨的空间大小同时也反映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
个股的股价水平是和业绩 市盈率水平密切挂钩的 业绩越好 股价就应该越高而较高的价位往往又会令人望而却步 部分中小投资者由于资金实力不够偏好低价股 畏惧高价股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比如五粮液 1998 年每股收益 1 729 元 股价只有 40 元左右 市盈率只有 23 倍 显然具有投资价值而一些处于亏损边缘的个股 尽管股价不到 10 元可市盈率已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如不考虑其他实质性利好因素这类股票的投资风险就很大
所以说 单独偏好某一价格水平的个股其实没有必要 股价都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这只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从市场实际表现讲熊市时中低价股更为市场所接受而牛市时市场主力偏好拉动中高价股来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市场股价水平的整体上扬 从 1999 年 5 月启动的行情中可以看出清华同方可以涨到68 元的高位 为市场打开了极大的想像空间沪深股价全面上扬
新股 次新股与老股板块
这是以个股上市时间的早晚进行区分而形成的板块 截至 1999年 5 月份市场把在 1999 年度上市的股票称为新股 在 1998 年度上市的股票称为次新股 在 1998 年以前上市的股票称为老股这样的板块区分有时对选股很有帮助
现在很多市场人士都经常向投资者推荐新股和次新股主要原因就是这类个股上市后大多没有经过充分炒作 对市场有新鲜感同时由于上市时间较短 从盘面分析个股的筹码面及成本也比较方便有利于发现庄家动向再加上近两年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有相当一部分质地优良有较好的经营业绩支撑 题材也有独特的一面如大比例送配等这类板块颇受市场主力青睐 因此推崇这类板块的个股就不足为奇了
相比之下 老股的炒作就大多和资产重组题材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营实现自身的“脱胎换骨” 来激起市场的炒作兴趣如让股民心痛的老股“琼民源”通过资产重组 摇身一变由中关村科技公司入主 就是极好的题材 从市场热点转换的角度看 1998 年老股板块中的资产重组股出尽风头有人称 1998 年为资产重组年
而从 1999 年 5 月份启动的行情中新股和次新股板块则重现光芒
一线股二线股与三线股板块
这是以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水平的双重标准进行区分板块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市场状况 这类板块也会各有不同
以 1998 年为例 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在 0. 40 元以上 且股价在 20 元以上的个股称为一线股 每股收益在 0. 10 元以下 同时股价在 10 元以下的股票称为三线股 处于以上两者中间区域的个股称为二线股这种划分标准在前几年的市场分析中颇为流行主要是基于一种板块轮动的观念 即最好是一线股首先启动 以优良的业绩较高的股价打开市场上升的空间 然后依次是二线股 三线股轮番上攻这样的股市行情演化 能为投资者提供许许多多的机会
投资者在操作时应适时在这三个板块之间轮换 以适应市场热点的转换实现盈利的快速增长近两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市场结构的日趋复杂这种划分方法已显现出许多局限性 如不能给一 二三线股明确的划分标准它只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模糊概念 一 二三线股板块之间的轮动效应不如以前明显 因此使用这一分析手段的投资者已大为减少大盘股中盘股与小盘股板块
这是以个股流通股本规模的大小进行区分而形成的板块 一般而言流通股本在 1 个亿以上的个股称为大盘股 5000 万至 1 个亿的个股称为中盘股 不到 5000 万的称为小盘股
这一类型的板块分析主要以下几点考虑:1 从市盈率水平讲 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相同业绩水平的个股 小盘股的市盈率应比中盘股高中盘股要比大盘股高
2 在市道较弱时 从庄家控盘的角度讲显然小盘股更为适宜
3 从大资金运作的角度讲大盘股和中盘股适合大资金的进出 在牛市时更是如此因此在行情较好时盘子较大的个股更为看好就是这个道理
4 从选择市场龙头股的角度 显然是绩优大盘股比较合适流通盘大对指数影响大 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小盘股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 投资者在选择个股时 流通股规模常成为考察个股质地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般来讲 熊市应倾中盘股和中盘股;牛市应倾向于大盘股和中盘股
相关资料:股票知识(三)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