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云中警务室”(逐梦)

发布时间:2024-04-28 03:20:21 来源: sp20240428

  制图:汪哲平

  三清山,位于江西上饶,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

  从三清山东部的金沙索道上山,沿途层峦叠嶂,云海翻滚。下索道后步行约1小时,巨蟒峰和女神峰两个标志性景点尽收眼底。再沿山路石阶上行10分钟左右,杜鹃谷警务室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杜鹃谷警务室海拔1396米,和位于三清山南部天门群峰腹地、海拔1261米的梯云岭警务室,以及北部三清宫旁、海拔1533米的三清宫警务室,被人们称为“云中警务室”。3个警务室共有12名民警和辅警,一年365天24小时都有人值守,守护着三清山200多平方公里的主要景区。

  杜鹃谷警务室依山而立,借用景区管理局很小的两间房。一间用作接待室,放了两张办公桌,仅容几人站立;另一间作为卧室,摆放着两张上下铺床,再加警用装备柜,空间就基本被挤满。装备柜里,有氧气包、一次性雨衣、雨伞、常用药品医用箱等,这些都是为有需要的游客准备的。

  刚才还天朗气清,这会儿突然就大雾弥漫。警务室负责人朱震说,山上天气变幻莫测,一年里有200多天在下雨,特别潮湿,被子两三天没睡,就能拧出水,冬天尤其冷。然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山上所有房屋都不能安装空调,只能用电热毯和取暖器。

  原来我们眼里云卷云舒的诗意,对他们而言,更多是无法躲避的湿意。

  夜幕降临。三清山的夜晚清冷寂寞。不过,随着第二天天亮后游客的到来,山上很快再次热闹起来。

  靠近巨蟒峰的观景平台上,几名游客正在一块电子显示屏前观看生态保护教育宣传片,片中滚动播出的是三清山公安分局侦办的巨蟒峰损毁案。几年前,3名游客为了攀岩,在巨蟒峰上打入26颗岩钉,对岩体造成不可修复的严重损毁,引发社会极大关注。三人后被法院判赔60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和修复,其中两人获刑。该案作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法数据库收录。

  民警小单是案件办理的亲历者。那会儿山上还没有警务室,接到报警后,他和同事带着无人机,从山下的派出所出发,先乘索道,再沿栈道一路飞奔赶到现场。此时三人已爬上岩峰,无人机镜头里,白色岩钉清晰可见。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是每次提起,小单依然很心痛。好在,现在不可能再发生这样的事了,警务室离巨蟒峰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如果正在附近巡逻,两三分钟就可到达。巨蟒峰下也安装了护栏和视频探头、电子报警器,民警在警务室就可通过视频监控观察现场情况,有人擅自跨越护栏,报警器就会报警。

  听完小单的讲述,我抬头望向那高高耸立、云雾缭绕下仿佛要腾空升天的巨蟒峰,忽然感到,山峰再雄伟,也需要人们的呵护。

  同样需要呵护的,还有三清山上大量的野生珍稀动植物。

  从杜鹃谷警务室沿着阳光海岸栈道往三清宫警务室走,一路上,机灵的小松鼠随处可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嘴相思鸟一边“微归——微归”地鸣叫,一边啄食着花楸树上的小果。几只棕噪鹛藏在路边的一片竹林里,发出忽上忽下、忽前忽后的圆润哨音。我拨开竹子,它们也不害怕,当我拿出手机准备拍照时,它们甚至“摆出”各种造型“配合”。镜头下,它们的蓝色眼周和黑得发亮的眼珠十分醒目。可惜这次没有遇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易危物种黄腹角雉。朱震说,在阳光海岸的观鸟亭可以看到,黄腹角雉经常在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三四点钟出来活动,一般是五六只结伴而行,有时还能看到几只新生的小鸟一起出来觅食。

  山上的小动物一点儿也不怕人,还主动和游客互动。民警辅警们要做的,就是提醒游客不可投喂,制止捕捉伤害。自“云中警务室”成立一年多来,未发生过一起小动物被伤害的事件。

  解救小动物的事倒是时有发生。有一次,一只刚成年的猫头鹰飞进索道站后到处乱撞出不去。接到报警后,辅警小胡和景区工作人员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抓到。猫头鹰在抗争的过程中,把小胡的手臂抓出了血印,小胡顾不上处理,抓紧时间将猫头鹰用鸟笼装好,带到一处密林放飞。

  我和朱震沿着栈道转过一处山弯,和几名游客擦肩而过。突然,朱震警觉地说:“不对,我闻到一股烟味。”他返身快步追上那几名游客,问是否有人抽烟。一名中年男子手指上捏着一根烟,连声说抱歉,并立刻把烟头灭了,扔进垃圾桶。

  三清山上分布着完整、典型的亚热带原生森林,是大量古老、特有和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这里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可估量。三清宫警务室设立在高海拔、游客稀少的三清宫旁,主要就是为了防火——那儿有千亩松林和万亩华东黄杉群落,还时常有云豹出没。虽然松林处已设立了电子烟感器,朱震还是会经常带着警务室的辅警小杨和小郭满山巡查,物防、技防,再加上人防,这样心里才踏实。一天走下来,一两万步不在话下,多的时候三四万步。上级单位一年给他们每人发5双鞋,还不够穿。

  费鞋的活儿不仅有日常巡查,还有寻找、救护“不走寻常路”的游客。不难想象,这项工作有多难多辛苦。

  今年7月,一名游客没有按照景区指定游览路线行走,而是“另辟蹊径”徒步攀登山峰。结果遭遇暴雨,被困在一处悬崖峭壁旁的山涧。接警后,民警小占和小刘立刻组织由乡镇工作人员、消防人员、义警组成的救援队,冒雨进山营救。深山里手机信号极差,民警只能通过电话中断断续续的声音判断游客位置。他们一边在泥泞的山路上行走,一边大声呼喊被困者的名字。经过5个多小时的搜救,终于在山涧边发现被困者。

  找寻走失游客的事就更多了,今年以来就有几十起。身为救人者,其实他们也有害怕的时候,比如天黑时出警。20岁出头的辅警小张对此感受很深。山上的夜晚很黑,走在山路上,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尽管如此,每次任务一来,所有的恐惧都会被抛到脑后。只有在任务完成后,才会感到后怕。

  山大,警力少,为最大限度发挥山上工作人员人熟地熟的优势,朱震和景区管理局一起,把警务室所有民警辅警、景区管理人员、环卫工、导游、挑夫、轿夫、商家等组织起来形成网格,协同治理,共同维护景区的平安,为游客提供及时的服务。景区网格化管理微信群里有260多人,有什么情况,大家第一时间在群里互通有无。山南边的导游反映有游客掉了身份证,山东边的环卫工人说捡到了,会马上送到索道站;阳光海岸的轿夫发了一位走失老人的照片,帐篷营地老板回复,发现老人在日上山庄;民警反映飞仙谷有指示牌脱落,存在安全隐患,景区管理局立刻派人维修……

  为了更好地工作,“云中警务室”所有辅警都考取了导游证。大伙儿对三清山了如指掌。朱震还跟着山上的民间植物学家、动物学家认识了不少动植物。遇到游客有疑问,他就主动介绍,看到游客就像看到熟人一样打招呼:“累不累啊?”“不远,还有10分钟就到三清宫。”“龙虎山离这儿不远,下山后乘汽车或高铁都很方便……”

  他们日日与不认识的游客打交道,可最亲的家人却无暇顾及。在“云中警务室”工作,一周甚至半个月才能下山一次。家人都在山下工作生活,民警辅警们经常很长时间才能与家人见一次面。

  到了旅游高峰期时,三清山的游客人数每天达3万以上,微信朋友圈里时不时有人发布在巨蟒峰和女神峰下打卡的视频和照片。每次看到这样的信息,我就会想起三清山的云海,想起在云海深处驻扎的警务室,想起悬挂在峭壁上的栈道,想起在栈道上巡查的蓝色身影,想起他们的欢笑,也想起他们的坚守。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8日 19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