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雷尖兵”抢出制胜时速

发布时间:2024-04-27 22:44:38 来源: sp20240427

  寒冬,黄海某海域,北部战区海军某大队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反水雷训练拉开战幕。

  为取得佳绩,该大队各舰尽遣精英出战。惠民舰灭雷具主控端操作手郭帅,是官兵公认的专业能手。这场训练,他被大家寄予厚望。

  “信号一致,判定为水雷!”任务海域,确认疑似目标方位后,指挥员命令舰艇迅速调整航向航速,启动动力定位,做好猎雷准备。

  “开始灭雷!”接到指令,郭帅使用遥控方式操作吊放入海的灭雷具,缓慢靠近目标水雷。100米、50米、10米……伴随一声巨响,海面上腾起高高的水柱,水雷被成功扫除。

  灭雷作业完成顺利,问题却突如其来——回收灭雷具时,郭帅和搭档产生了分歧。

  原来,作为灭雷作业的收尾工作,副控端操作手在灭雷结束后,将灭雷具成功回收,整个任务才算完成。为保证回收过程的安全,按照以往惯例,观察员应先探明灭雷具的位置,通过对讲机向副控端操作手下达指令后,副控端操作手才能进行回收作业。

  此次训练中,为快速高效完成任务,郭帅认为,等到观察员确认位置后再回收灭雷具耗时过长,便提出让搭档临时兼任观察员,自行确认灭雷具位置后,迅速实施回收作业。

  然而,搭档觉得这一想法打破了惯例,有些冒险。更重要的是,训练中观察员所处位置比副控端操作手更易于观测,也更有利于确认灭雷具位置。为稳妥起见,搭档拒绝了郭帅的建议,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回收作业。

  决胜时刻,分秒必争。收到指令后,尽管搭档快速回收了灭雷具,还是影响了惠民舰任务完成速度,最终被判“失败”。

  复盘会上,全舰官兵就此展开激烈讨论。“如果把猎扫雷舰比作‘雷海利剑’,那灭雷具就是‘剑锋’,布放和回收的快慢,直接影响作战效率。”讨论中,郭帅对这个问题格外较真,“打起仗来分秒必争,如果我们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办法组织训练,战场上遇到突发情况就很难迅速处置、有效应对。”

  “只有将训练‘准星’瞄准打仗‘靶心’,着眼实战需求优化作业流程,打破常规思维定式进行战法创新,才能不断积蓄打赢底气和能力。”该舰舰长告诉记者,经过充分研讨,他们决定在今后训练中优化灭雷具回收流程,让副控端操作手兼任观察员,并根据任务进度适时调整所处位置,切实提高训练质效。

  瞄准打仗“靶心”,淬炼“猎雷尖兵”。在后续组织的训练中,他们经过反复实践,验证并推广了这一新战法,大幅提升了猎雷效率。近期,在上级组织的一场考核中,该舰官兵凭借新战法赢得先机、一举夺魁。

  多用战场思维想问题

  细细想来,我和搭档为什么会在训练中错失良机?说到底还是没有用打仗的思维准备打仗,没有用实战的标准衡量训练,而是习惯于“按流程办”“按方案走”。

  猎扫雷舰作为开路先锋,猎雷效率关乎战争全局。如果训练场上一味按部就班“一步一动”,上了战场就可能“步步被动”。只有打破固有思维,牢固树立实战导向,大力推进战训耦合,不断强化战场思维和打仗意识,才能更好发挥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加快提升打赢能力。

  “实战化”不能停留在嘴边,也不能只存在于平时的训练场。有了这次训练的教训,针对以往反水雷作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舰配合大队机关精研战法训法,探索优化作战流程,全方位采集训练数据,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反水雷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坚信,只要官兵谋战务战、心系打赢,多用战场思维想问题、抓训练,努力在求真、求新、求准、求实上下功夫,就一定能制胜未来战场、打赢未来战争。(记者高亮 通讯员李木强、张明磊 郭帅)

(责编:李枫、黄子娟)